首页 > 资讯频道 > 河南 > 热人物

刘应启----没有存款的“富人”

河南热线 时间:2014-04-09 08:34:25

来源:东方今报
阅读:

刘应启,出生于河南商城,前半生戎马倥偬。离休后,他走访贫困群众,资助失学儿童,百岁高龄的他仍参加志愿服务。在人们眼中,百岁老红军刘应启一生都在“长征”。4月7日9点40分,享年104岁的老人与世长辞。今天,东方今报记者赶赴扬州,吊唁缅怀,并将在我们的版面上,重现英雄的一生。

□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张英

【英雄简介】

刘应启,1911年出生于河南商城县百塔集乡刘凹村,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他曾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2至第4次反“围剿”,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二路围攻、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。

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第129师营政治教导员、团政治处主任、新10旅第28团政治委员。参加了华北反“扫荡”、反“清乡”、反“蚕食”作战和百团大战。

解放战争时期,任冀鲁豫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、河南四地委路东和路西工委书记兼第4军分区政治委员、汝蔡隋中心县委书记。参加了配合刘邓大军渡黄河和济宁战役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参加抗美援朝,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第2分部主任、政治委员。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、二级自由独立勋章。回国后,任军分区政治委员。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

过草地 拼命救战友

前面部队吃豌豆头,中间部队吃豌豆秆子,后面部队吃豌豆根子。长征路上,整个队伍缺衣少食。年轻的刘应启被安排在收容队,跟在大部队的最后,抬担架、背伤员,照顾掉队的战友。三过草地,刘应启三次都在收容队里工作。

第二次过草地,收容队行军到草地深处的时候,突然,狂风卷着冰雹,冰雹裹着沙石,扑打在脸上刀割般疼,眼都无法睁开。一个已经精疲力竭的战士怎么也爬不上一个土坡,而他身后就是一片沼泽地。刘应启咬牙顶着冰雹奔上前,紧紧地拽着他的手。

“我实在走不动了。”那位战士无奈地说,“你不用管我了!”留下来,只有等死!刘应启不放松战友的手,在他拼命的叫喊中,那位战士伸出冻得发抖的另一只手,将生的希望全部交给了他。

一步、两步、三步……刘应启艰难地连爬带拖,一手拉着战友,另一只手插进泥里。眼看两人就要滑进泥潭,路过的9团政治处主任肖明德飞快地下马将他们拖住,拽着坐骑的尾巴,硬是把两人一起拉上了坡。

离休后 开启新“长征之路”

1965年离休后,刘应启的“长征之路”又开始了。老人每天必做三件事:听广播、读报刊、看新闻,读书笔记就有十多公斤。“离休40多年,他是离而不休。”这是同事、战友对他的评价。

学校、工厂、农村、机关,800多个单位、1000余场报告、百万人次听众——他曾经战斗过的晋冀鲁豫、巴山蜀水、白山黑水、西北高原、江淮平原等地,都留下了刘应启“新长征”的足迹。

他续写人生辉煌,先后被全国、全军评为“离休干部先进个人”、“先进老干部”、“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”,荣获全国“老有所为精英奖”、“希望工程贡献奖”,数十次被南京军区、江苏省军区评为先进离休干部、优秀共产党员。

扶危助难 没有存款也是“富人”

1995年,扬州市实施“希望工程”的第一年,刘应启则是全市“希望工程”捐款的第一人,而且坚持到去世前。据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统计:刘应启先后资助的特困学生、困难群众共计200多人,累计捐出了40万元。而正军职离休、每月收入上万元的他,至今都没有存款。

老伴田静记忆最深的一次是,有一年刘应启回到商城刘凹村。他先把毛毯和200元捐款送到每位贫困户家中。了解到当地适合种植一些名贵花木后,又自费3万多元买了苗木和种子,雇卡车送到村上。离开时,看到一位老乡衣服破旧,还把自己的衣服脱给了他。老伴笑他是“穷光蛋主义”者,刘应启却自得其乐:“没有存款,我还是富人。”


网友评论

关于河南热线|服务条款|广告服务|联系我们|招商合作

Copyright ©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河南热线 中文域名:河南热线.cn

豫ICP备13019708号-3 经营性网站备案:201311130000007971 郑公安网备:41010502000017

郑公备:41010502000017